私人订制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价值观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2-04-06 10:30:40

阅读提示:思政课要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引领,就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私人订制思政课堂”,让同学们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解,实现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

“洋务运动期间不仅有大家熟知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其实左宗棠在兰州也开办了机器制造局和织呢局,同样是中国代工业的先驱……”在中国现代史纲要课堂上,除了详解教科书上的案例,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崔明还会讲述很多“本地故事”,让同学们顿时有了一种“历史就在我身边”的感觉。身边人身边事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们用课堂高抬头率肯定了崔明的努力。

年来,兰州大学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大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引领、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

守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小提琴、二胡、钢琴齐上阵,以一首深情款款的《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快闪让课堂“暖”了起来。

授课老师李晓莉一开学就设计了新生学需求和课程意见调查问卷,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需求,最终用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那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向祖国真情告白。”艺术学院学生刘学英就这样爱上了思政课。

“思政课要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引领,就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私人订制思政课堂’,让同学们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解,也能拉和青年学生的距离。”李晓莉说。

如何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一直以来是不少思政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理想是最好的化妆品,本领是最棒的美颜相机。”对当前流行的热门名词他信手拈来,倡导学生“不做佛系青年,要做马系青年”,李东坡老师做起了“讲台上的段子手”,受到了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兰州大学建立校领导为思政课教师做助教工作制度。除了参与讲课,校领导还与思政课老师共同备课、研讨,参与到思政课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衔接、重点难点问题研判等过程中。

在一堂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专题思政课上,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教授当起了“助教”。马小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将重大理论问题转化为大学生听得懂、能入心的课堂知识。

学校还连续3年举办“课程思政”竞赛,3000余门专业课、225门通识教育课、82门在线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产生了一批富含思政元素的线上和线下“金课”。

提升核心课程的含金量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总决赛舞台上,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金玲所讲授的《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人》获得大赛一等奖。谈及这次经历,李金玲觉得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从主题到框架,从案例到表达,大学生讲思政课于我而言是一次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更是一次眼界的开拓和成长的历练。”

兰州大学引导学生从“听思政课”向“讲思政课”转化,已指导学生连续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指导教师李睿说,“思政课只有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供给侧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科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推动思政课教学走进网络新空间,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产品,不断提升铸魂育人核心课程的“含金量”。

研究西北党史党建的崔明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现场教学过程中,同时也会加入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他认为一些课本上的知识点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必须得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一门有含金量的‘金课’是源自课本,高于课本,最后又回归课本。要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感,所以教学和科研一定要打通结合。”

思政课教师在网络App推出“坡有道莉”印象思政课,同时联合“学强国”甘肃学台推出《颇有道理》理论宣讲节目,以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式方式做到了多维实时互动,理论在流量中火了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超老师说,“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价值观。”

讲出深入人心的时代味

“治沙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还要一代一代地干下去,让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受邀走进学生思政课堂,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30多名学生亲切交流互动,让青年学子距离感受“时代楷模”的奋斗精神新时代愚公精神

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张迎深有感触:“思政课大多给人以枯燥而单一的印象,而这堂实践思政课,让我们有幸与时代楷模、治沙英雄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治沙故事,很受鼓舞。”

从西路军战士到八步沙“六老汉”,再到援鄂抗疫英雄,兰州大学不断开发别样思政课,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最生动的素材,把火热社会实践作为最真实的教案,把伟大时代成就作为最权威的注脚,政策方针、国情时政、社会实践等被带到了大学生思政课堂,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讲出了青年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时代味”。

去年,青年教师叶茂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学生代表组成的师生宣讲团来到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全面宣讲、深入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亲身感受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

通过开展考察参观实践,学生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也感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伟力、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思政课要扩大课堂范围,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开展,要让大学生全面地感知体悟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并作为理想目标而为之奋斗。”叶茂泉说。

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让思政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街道、农村乡村、红色基地,与真实社会实践亲密接触,共开展理论宣讲2000余场次,总受众超过20万人次。(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王耀辉)

关键词: 私人订制思政课堂 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 兰州大学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