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养儿育女、赡养老人、职场压力,女性可以说是“撑起了家庭和社会的半边天”。然而由于特殊的生理情况,女性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如何提升女性的幸福感,从而让家庭更和美,社会更和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家中,女性是女儿、妻子、母亲,是家庭的组织者和支撑者;在单位,女性是员工、领导、创业者,是社会的贡献者和推动者。随着时代发展,女性被赋予了多元身份,女性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也会对社会和谐产生影响。
世界因为女人而变得多彩,而女性容易被压力困扰,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如何更好地守护女性,提升女性的幸福水平,让“半边天”更加精彩绽放?
稳:政策保障女性切实需求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妇联提交《关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助力新的生育政策落地的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在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或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时,在对就业性别歧视进行法律界定的基础上,明确不同情形的歧视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
针对用人单位生育成本负担较重,不愿招用女性的问题,提案提出建立政府和用人单位共担生育成本机制,建议女职工休产假和延长生育假期间的社保缴费由财政补贴50%。
而此前,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歧视妇女”的具体含义进行规定。同时,还将丰富人格权益保障内容,对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行为做出禁止性规定。
今年的两会上,妇女权益保护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这当中既有对整个女性群体面临的生育、职场歧视的关注,也有从买卖妇女、接种HPV疫苗等角度出发的探讨。
“这些天,我特别关注新闻,希望代表委员的提案和议案能早日成为现实。”正在纠结要不要二胎的王淼说,自己很喜欢小孩,也想给老大生个弟弟妹妹做个伴,可是房贷车贷、孩子的花销,经济压力太大,如果要二胎,她肯定要辞职,要是有政策支持就好了。
针对当下二胎三胎政策,代表委员建议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应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制度与机构,支持妇女就业”,认为这是当前女性越来越迫切的需要,直接影响女性生育和就业。托育机构的严重缺失,使女性难以平衡养育与就业。增加相应规定,回应女性切实的需求,也为女性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暖:“育婴公寓”展现企业关爱
朱雅丽怀抱着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带着60多岁的婆婆,走进中铁十一局集团六公司武汉花山车辆段项目部一排活动箱房前,当她打开房门,看到那崭新的被褥和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具时,顿时喜笑颜开。
她第一时间给外地的爱人打电话:“老公,问题解决了,项目部给安排了一套‘育婴公寓’,我和妈各住一间,白天妈照看一下孩子,推着婴儿车在项目部院里转转,我按时回‘公寓’喂奶。既不影响工作,又可抚养孩子,你就放心吧!”
带着婴儿、婆婆上工地就是一件稀奇事,工地建有“育婴公寓”更是少见。
朱雅丽是武汉花山车辆段项目部计划部部长,多次获得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工程量算量技能比赛第一名。2021年,朱雅丽做了妈妈。生儿育女是好事,但抚养长大却是难事。有些女职工生孩子后,就不得不长期休产假,直到孩子能够脱身。这既影响个人生活,也影响项目工作。
朱雅丽休产假后,项目部也曾找人接替她的工作,但要达到她的工作质量水平,需要时间和努力,一时间,项目部计划部的工作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项目部决定建立“育婴公寓”,让朱雅丽这样的女职工两头兼顾,既可哺乳婴儿,又可不离工作岗位。
项目部设身处地为年轻妈妈们着想,妈妈们也把项目部当作自己的家。朱雅丽白天坚守在工地一线指导现场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晚上等孩子熟睡后又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制订整改实施计划。
学:提升幸福力有道可循
积极心理学家王薇华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女性来访者的症结无非是恋爱、婚姻与亲子教育,背后透析的却是“爱”与被“爱”的关系。
桃李年华的女人,认为男人的深爱就是幸福,就是女人的幸福。为此,女人们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或悲伤,或思念,或抑郁,或欢喜,所有的情感变化都以男人为核心;天命之年的女人,发现幸福源于自己,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于是,女人学会了爱自己,经历了选择、执着、改变和舍弃,周遭的事情也顺着心性变得越来越好。
“女人的心情,是浸染家庭的爱;女人的心境,是陶染世界的美。女人有责任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己幸福。爱的能力、美的能力和善的能力构成了女性特有的幸福力——她幸福。”王薇华说。
如今,对于女性来说,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操心、养儿育女、赡养老人这些都要处理好,还有月经周期、妊娠期、绝经期……这些特殊生理时期,每一个对女性心理健康都是考验。
调查显示,女性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为生理上激素的变化影响大脑中控制情感和情绪的化学成分,每个阶段相应地会出现一些女性特有的抑郁类型,比如经前期紧张症、经前期心境恶劣、妊娠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为此,王薇华建议,有烦恼时不要憋在自己的心里,不光老得快,还容易思维打结,走进死胡同,适当和身边信得过的人倾诉自己的情绪。在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让抑郁的情绪得到减轻。如果做错事,不要过度自责,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本报记者 尹晓燕)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